×
您好,欢迎您来到苏州高新区理想幼儿园!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体验自然,灵性生长

对幼儿园饲养活动的探究


图片1.png


 

体验自然,灵性生长

——对幼儿园饲养活动的探究

【作者简介】卢丹妍,一级教师,苏州外国语学校附属理想幼儿园教师。参与多项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区级以上教育教学比赛并获奖,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期刊。

【摘要】陶行知提出来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幼儿园饲养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正好充分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在饲养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亲自探究,促进了幼儿各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幼儿园;饲养活动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他提出来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风土人情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内容,让他们参加种植饲养等活动,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饲养活动能充分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是实施科学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

一、幼儿园饲养活动的价值

大自然的教育资源尤为丰富且特殊,饲养活动作为幼儿园中自然生态系统的小小缩影,对幼儿、教师还有幼儿园这三者,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价值

1. 促进幼儿多元成长

饲养活动的最大生命力就在于对幼儿童真世界的生动描绘,在这个世界里,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富于想象力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将幼儿引向深度的学习,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直观体验、多方位感知、操作探究,益智益趣,陶冶性情。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生长历程等,丰富幼儿关于动植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天气之间关系的认知,还可以锻炼各种动手、思考、表征、合作的能力,在自然而然中培养亲社会行为。给幼儿带来的不仅仅是短暂的快乐体验,更在于伴随一生的积极影响。

2.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饲养活动中,教师需要设计开展系统持续的相关活动,遵循“儿童为本”理念,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发现表征,并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要等给予正确的回应,不断将幼儿的学习内容相互渗透,零散的经验得到拓展和提高,促进其有益经验的建构。此外,还要充分利用饲养活动中的情感迁移,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包括师幼互动、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等多方面的能力。

3. 幼儿园内涵发展

通过饲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以此为核心生发出来的相关活动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的,从儿童视角出发的,是幼儿真实需要的课程。教师不断在经验、理念的带领下进行着有价值的专业讨论,相互支持和帮助,不断修正和改进自己的实践,获得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幼儿园整合各方资源,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进一步促进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内涵发展。

二、幼儿园饲养活动资源的选择

饲养活动是因时、因地、因人的活动,所以要考虑幼儿园当地特色、季节特色,还要考虑安全性、可行性、教育性、代表性和幼儿的兴趣、需要等。

1. 幼儿的兴趣和教育性

趣是保障幼儿全身心积极参与活动的前提,所以选择饲养动物的种类时,首先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一般来说,幼儿会选择模样可爱的兔子、小狗、小猫、仓鼠或金鱼,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表了解幼儿的兴趣,然后幼儿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此外,不同的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不一样,认知能力和水平不同。教师应为幼儿参与饲养活动指定不同的目标:小班幼儿主要是了解和观察动物,中班参与简单的喂养,大班则进行较复杂的照料、观察和记录。教师要明确哪些动物适合互动、哪些可用于观察生长历程,以此来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的、有教育价值和代表性的课程资源。

2. 安全性和可行性

安全性是幼儿园工作的必要考虑因素教师和幼儿园计划饲养的动物应选择温顺、安静、无攻击性的,避开蚂蚁、蜘蛛、等有可能威胁幼儿安全的动物,还要考虑到某些幼儿可能对植物花粉和动物皮毛过敏;其次,是各种材料和工具的安全。要避免为幼儿提供尖锐的、有毒有害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并且要在饲养场地的防护建设上做好周全的工作。另外,还考虑到可行性,即幼儿园场地是否适合饲养所选动物,能否提供充足的喂养材料以及教师和幼儿园是否有饲养该动物的经验准备和能力。

3. 各类资源整合性

幼儿园和教师,或者家委成员可以提前联系当地的动物园、水族馆、农场等,并建立合作关系,根据所处的环境特点和资源分布特点展开饲养活动,充分利用周边社区特色和资源。还可以考虑家园共育性,在选择饲养动物时,优先选择家长有饲养经验和饲养工具,或者家里正在饲养的一些动物;另外,对于饲养资源的筛选,尽可能地将幼儿园的饲养动物和种植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生态链,如园里种植胡萝卜和养殖白兔结合,种植青菜和养殖鸡鸭鹅结合等。

三、幼儿园饲养活动的实施途径

饲养活动是一种源于自然特殊活动,应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相结合,渗透到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

1. 分班饲养,重在探索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自然角内的饲养活动,有利于幼儿全程参与、对比观察。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从家里带来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比如金鱼、乌龟、蜗牛等,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些数量较多、类型相同的动物进行饲养。再根据幼儿的能力强弱、个人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分配饲养任务。除此以外还要准备一些饲养工具,比如笼子、玻璃缸、放大镜、尺子、观察记录表等,供幼儿探索。陶行知认为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幼儿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方式,如绘画、思维导图、作品海报等,呈现幼儿在饲养活动中“玩、说、记、展”的过程性脉络,发挥每个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人人参与表征,给与充分的话语权。由此形成的活动资料,既可促进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相互交流学习,也可以为教师的课程活动提供经验和素材,建立有价值的、显性的课程资源库。

2. 公共饲养,合理规划

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与地理条件,在园内一角或园外较近的地方开辟出一个生态园。树立整体布局意识,与幼儿自然游戏有机结合,规划出饲养区、种植区、自然游戏区为一体的生态空间。成立生态园管理小组,鼓励擅长这方面的家长积极加入,推选出一位家长和教师作为小组长,其他成员为协调员。在小组商讨中,整合资源、课程、人员、时节等多方面的因素对生态园的活动安排做出细致规划,采用专人负责饲养、班级轮流管理的措施,展开各项活动。除此以外,幼儿还可以在餐后散步科学探究、游戏活动等时间段进入生态园,借机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3. 家庭饲养,人人参与

虽然幼儿对饲养活动充满了热情,但是在幼儿园每个幼儿的参与度有限,所以作为补充和延伸,我们提倡每个家庭都参与进来,将科学探究、关爱生命、劳动教育的理念传播开来

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哪些小动物适合在家里饲养,并和孩子一起去挑选,通过和孩子谈话、绘本阅读、上网查阅等途径,收集分享关经验。在饲养过程中,家长要帮助孩子探索思考饲养的方法,包括对饲养环境的要求、食物的种类、每天喂食的次数和分量、观察的时间和周期、打扫卫生等内容。准备食物、喂养动物、清理脏物等都尽可能让孩子亲自动手,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照顾动物的责任心,同时家长也要提醒孩子千万要注意安全。面对动物的生老病死,更要做好合理的情感沟通与引导。

4. 家园携手,和谐共生

幼儿园不定期开展“爸爸团”、“妈妈团”、“客座教师”等活动,邀请有这方面专长或兴趣的家长入园,给孩子们普及饲养知识。还可以举办“临时动物园”、“我和Show”等这样的特色活动,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携手给孩子们带来高质量的,充满童话色彩的饲养旅程。

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幼儿园饲养活动的开展,就是把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在亲近、体验自然的过程中灵性生长!

参考文献:

[1]张斌.亲近自然,收获成长:对幼儿园饲养活动的再思考[J].幼儿教育,2020年Z4期

[2]虞伟庚.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第107-109页

 

发布时间:2023-10-24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